梁翻样 > 梁设置说明-箍筋

一、梁设置说明-箍筋:

1.箍筋基本设置
在图中指定了:
箍的的宽度是 梁宽-50
箍筋的高度是 梁高-50
竖向拉钩的长度是 梁高-30
横向拉钩的长度是 梁宽-30

2.内箍宽度的计算方式
方式一:按肢均分
比如外箍的宽度是500,4肢箍,那么内箍的宽度是:
(500 - 40) / 3 + 40 = 193
这种方式与主筋大小和根数没有关系,不能直接用于施工,它的好处是所有内箍宽度一样,便于在料表上修改。

方式二:按上筋均分
比如外箍宽度是500,4肢箍,上部筋是25,最多处是5根,箍筋大小为10,那么内箍宽度是:
(500-10-10-25) / 4 * 2 + 10 + 10 + 25 = 272
这种方式能直接用于施工,但在梁构造复杂时要考虑统一性。

3.内箍的取整设置
用户可以输入10,20,30,40,50,60,70,80,90这些数字。
如图中的设置,它表示内箍宽度的取整方式:
当计算宽度(后两位)小于20时,它取20,
小于50大于20时取50,小于80大于50时取80,大于80时取100。
比如:
计算出箍筋宽度为 193 ,93 > 80 , 所以宽度取 200
计算出箍筋宽度为 272 ,50 < 72 < 80 , 所以宽度取 280
计算出箍筋宽度为 235 ,20 < 35 < 50 , 所以宽度取 250
计算出箍筋宽度为 212 , 12 < 20 , 所以宽度取 220
* 如果不想取整就让它保持空白。

4.箍筋表
如果图纸上的箍筋是给出表的形式来选取的,那么此时要设置箍筋表。
箍筋表和腰筋表的格式相同,下面也给出一些说明:
*箍筋是2肢箍的时候可以不写肢数标注

梁口附加箍筋的数量也可以在箍筋表中设置,设置格式为:
(@100 1)(@150 2)(@200 3)
表示当在间距100的区域加1个,间距150加2个,间距200加3个。

还有一种标写方式是按梁的类型来取箍筋的标注,如下图:
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这样书写: